2025年9月12日下午,由“从红船到飞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常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航天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常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原国家首批航天员兼教练员吴杰大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红桂副院长、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晓慧院长、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韩志祥院长、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戴慧研究员等专家学者莅临指导。来自“从红船到飞船”共同体成员校的各位领导和常州市各区级联盟单位领导和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航天精神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领导致辞:回顾成果与擘画未来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成建华致辞指出,从“两弹一星”精神到新时代北斗精神,中国航天精神始终是激励青少年成长的精神火炬。他系统回顾了共同体自2023年成立以来的建设历程,介绍了“院士思政课”“发射场思政课”等特色品牌和实践经验,并为共同体未来发展指明三大方向:一是深化资源整合,拓宽航天思政资源渠道;二是强化师资共育,推进跨学段教师结对计划;三是创新育人载体,构建“馆-课”育人矩阵,推动精神教育与知识传授同频共振。
主题报告:多维解读航天精神
吴杰大校:《中国载人辉煌历程》
原国家首批航天员吴杰大校以“中国载人辉煌历程”为题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立足自己入选国家首批航天员、进行航天员日常训练、成为航天员教练的经历,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八大系统等航天知识,分享了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狭小环境隔离心理训练等航天员训练科目以及航天员在空间站的太空工作与日常生活,展望了中国航天“奔月”的未来前景。他勉励青年要以杨利伟、刘洋、王亚平等航天员为榜样,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练好身体素质,练就过硬本领,用实际的行动传承和践行航天精神。
陈红桂副院长:《红色基因 蓝色梦想——“大思政课”里的航空航天精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红桂副院长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红色校史和“大思政课”实践,分为“传承.根脉:红色基因与蓝色梦想的精神底色” “问题.导向:精准把脉思政育人的时代课题”“路径·方法:构建“南航范式”的大思政课体系”“协同·创新:汇聚模式机制要素育人的强大合力”“成效·示范:爱国奋斗育英才的南航实践”五大方面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做法和实践成果。
教学展示:跨学段呈现育人智慧
小学段:《寻航天精神 做追光少年》(吴梦洁,常州市龙锦小学)
吴老师以学校的“龙霄少年科学院”为导入,通过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成功的案例讲述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以“探月工程舱”“模拟训练舱”等情境模拟,展现中国航天人“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宝贵品质,通过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服务航天的案例,表明航天事业离我们并不遥远,普通人也可以把航天精神融于日常,坚持不懈地追逐我们共同的梦想。
初中段:《仰望星空 逐梦天宫——创新永无止境》(何阿慧,常州市天宁初级中学)
何老师用议题式方法展开教学,以“航天之炬何以照亮创新强国征程?”为总议题,以“航天征途攻坚克难,为何科技创新是国之命脉”“以航天科技为密钥,如何走好科技强国自主路”“航天教育落地生根,如何育创新人才圆‘中国梦’”为分议题,围绕中国航天这一核心案例,通过双栏对比、分组讨论、本校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航天精神蕴含的创新基因,勉励新时代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航天精神为指引,以创新精神为动力,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把实践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梦想融入时代的浪潮中。
高中段:《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航天精神与文化自信》(高梦函,常州市正行中学)
高老师以“中国航天-宇宙里的浪漫”主题视频导入,回顾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设置了“对话航天巨擘——访谈龙乐豪院士”“我的‘精神燃料’加注仪式”“聚力.远征-践行精神伟力 奔赴未来星河”三大议学活动,深入探究了航天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强调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并向同学们发出了“聚力•远征” 行动倡议,希望青年以我之青春,践行精神之伟力,以我之奋斗,奔赴青春星河!
大学段:《从航天红到青春蓝——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景露,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景老师从中国人奔赴星空的千年理想开始讲起,梳理了中国航天的三大历史时期,重点讲解东方航天港海上火箭发射及回收技术攻坚团队的事迹,介绍了这一团队在艰苦环境下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助力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独立掌握海上发射技术国家的故事,并结合大学生的锻炼、竞赛、学习等日常生活,引起学生对于航天精神的深入思考,希望青年能够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把握人生航向,在自省中成长,在实践中锤炼,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
专家点评:精准剖析一体化路径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戴慧研究员
戴慧研究员认为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各有特色,符合各学段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和学习习惯,强调思政课应该秉持“学思践悟”的教学规律,提出了评价思政课的“五维”标准,勉励思政课教师应该争做“大先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思政力量。
杨晓慧院长(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晓慧院长高度评价四节课的教学设计,认为大中小学的“梯度设计”十分明显,指出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小学学段要重在看到什么,初中学段重在是什么,高中学段重在怎么做,大学学段重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她建议继续深入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学段衔接研究,始终坚持“八个统一”的根本遵循,不断强化教学方法创新,努力处理好展示课和日常课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思政课日常教学的能力水平。
总结寄语:凝聚共识,共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韩志祥院长在总结中强调了推动航天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重要意义,肯定了“从红船到飞船”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的创新做法和建设成绩,他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牢记嘱托,切实办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二是守正创新,积极打造与时俱进的“思政金课”。三是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大思政课的“地方样本”。四是整合资源,持续擦亮思政建设的“常州品牌”。
本次研讨会通过主题报告、教学展示、点评研讨等环节,进一步明确了航天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入新动能。与会教师表示,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让航天精神始终成为宝贵的思政资源库,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不竭动力,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