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四有”和美好教师】从发现到突破--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
记“青苗”教师团队第38次主题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4-03-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胡波

为进一步强化科研引领作用,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3月11日下午,我校特邀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教研员、常州市石伟平职业教育博导工作站成员朱玫蓉老师到校,为全体青苗教师、梅海燕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开展从发现到突破--与一线教师共探科研之路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课程与发展处主任梅海燕主持。

朱玫蓉老师提到了两个关键词,“发现”和“突破”。首先,朱玫蓉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线的教师要做科研?第一是因为职称评定、五级梯队提升、学校考核,第二是教育正在面临迭代更新的技术时代,第三是面临复杂多元的学情。其次,朱玫蓉老师简单地梳理了自己从教学到教研再到走向科研的成长之路,和广大青年教师一同探索如何从一线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再反哺于我们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从模仿到反思,从教学到教研,从经验积累到理论引领,从同伴示范到专家指导,一路走来,朱玫蓉老师始终坚持着自己以生为本的初心。

朱玫蓉老师谈到,教学和教研当中要关注所有行为的底层逻辑。要想从教学走向教研、再走向科研,第一就是要发现问题。问题是科研的起点,问题在于理想的课堂、学生、教学状态、职业规划与现实之间的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第二就是要借助外力,无论是教研还是科研都需要有团队作战,比如同伴间的交流、碰撞,与高水平、高层次专家的对话。第三就是要向内发力,每一次问题的记录、答案的寻找过程,都需要青年教师具备一定的毅力、耐力和切实可行的行动力。

教研为科研奠定基础,科研为教研指明方向。朱玫蓉老师特别指出,教学研究中需要专注于“真”问题。“真”问题首先需要符合教育理论,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科学价值;其次需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教学改革的理论创新;最后需要有大方向,有研究成果的普适性。

朱玫蓉老师在这场直击教研现场的高水平讲座中,深度解剖了我们日常教研的状态,给出了高质量、高效率的教、研融合的路径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切合我们一线教师。活动最后,朱玫蓉慷慨分享了她的教学教研案例,在场的老师们纷纷收藏学习。

撰稿|陈祖璇

摄影|梅婧娴

初审|梅海燕

终审|倪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新竹路9号 联系电话:0519-8550047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