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提升办学内涵,助推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高质量实施。4月25日下午,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在三楼党员活动室开展《依托学科教室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推进会。校长潘卫平、副校长王沈华,以及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课程处吴爱军主任主持。
会议伊始,吴爱军主任介绍了本次推进会的主要流程。而后,他对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从2015年学校整体搬迁进行地理、历史学科教室的前期建设,到2018年借助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增加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教室建设,直至2021年7月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成功结项的主要成果概况。当前,学校依据前期的项目建设与后期专家的进一步论证,学校将继续依托学科教室开展应用性的研究,开展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建设,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引领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接着,校长潘卫平为项目的推进做了高位引领。潘校长指出,老师的智慧从理论学习中来,从教学实践中来,只有把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才会有深度的思考,才会形成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更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位发展。该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推进,不仅为我校持续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的学校提供有力支持,更为青年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
接下来,副校长王沈华对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研究做了专业的分析,对研究内容、工作展望做了明确要求:一、找准研究的着力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加大学科教室应用研究,推动学科教学创新与发展;三、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四、厘清教学成果呈现多种方式。重点关注阶段性成果的跨省市交流、相关课题和项目的支撑、科研论文论著的呈现、学科教室应用展示等。另外,王校长还要求项目组成员要有长期、深入的做好此项研究的准备。
最后,吴主任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任务进行了部署。同时对全体项目组成员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培育项目前期方案,全体成员需持续高效开展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研究,聚焦核心主题,凝练学科特色,对标2022年版的各学科课程标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炼教学成果。相信通过本次教学成果项目推进会,项目组成员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及行动的方向与路径,助力此成果项目的高质量呈现,引领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文:牛改艳 图: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