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2年第一个工作日,常州市教科院初中各学科教研员莅临我校,深入课堂,调研我校在“双减”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情况。
2021-2022学年度秋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双减”,针对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本学期,我校聚焦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创造性,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正逢期末复习阶段,我校教师在“双减”背景下精心设计复习教案、用心组织课堂教学。复习课主要从帮助学生通过构建知识体系进行知识梳理、通过重难点分析帮助学生厘清易错易混点、通过典型练习的讲练进行学法指导,巩固复习成效。
教研员们以听推门课的形式,对我校语文、数学、英语、道法、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信息等学科进行了听课调研。
语文:
刘云云老师基于本班学生在第五单元练习卷中反馈出来的实词语义的理解、句子分析、语段主旨的提炼三大主要问题,着重通过课内知识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提炼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课外文言语段练习进一步落实。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思路清晰,方法总结全面。
吴丹老师的授课内容为《梦回繁华》,重点讲解画作体现的“繁华”特征及其历史价值。首先,通过出示画卷各段图片,让学生细品第四段,体会汴京的“繁华”。其次,由“繁华”引出画作其他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接着,重点分析画作的历史价值。最后,结合文章和资料链接了解张择端的创作意图,以探寻梦回繁华的含义。
议论文是九年级上学期学习的一种重要文体,也是期末必考的阅读文体。何玉萍老师本节课的主题是议论文复习。基于学生在练习中有关论证方法题和内容理解题出现的问题,本课主要复习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和内容理解辨析与概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学生练习的问题入手,给予方法的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两类题的答题方法,解决之前存在的问题。最后留有练习,进一步加强知识点的巩固。
数学:
姜磊老师这节课主要是带领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姜老师重点讲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解决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的寻找,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并能够从多角度找不同的等量关系进行列方程求解。姜老师在教学中以丰富的载体,进行生动的讲解,让复习课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史亚洁老师的本节课意在通过训练,师生共同构建全等三角形证明的解题思路,并将思考的方法和过程通过流程图逐步展现给学生。史老师关注几何分析语言的培养以及知识的整合,引导学生第一步先观察图形,第二步通过题意寻找边或角的条件,其间渗透几何基本图形的作用。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杨乐老师本节复习课的思路为“概念的梳理(方法的回忆)——实践(方法的选择)——应用(方法的融合)”。在前面的解法中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适合的解方程的方法,夯实基础。通过不断变式,提升难度,让学生经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作用,进一步提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这种重要的数学工具的基本能力。
英语:
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碎片地学习语法知识,杨烨斐老师以单元主题为背景,以单元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为线索,创设了许多教学语篇,引导学生在语篇中定位、识别定语从句,提升学生英语学科语篇意识。并通过丰富的练习与讲解,帮助学生充分构建定语从句的知识体系。课堂中,学生积极思考、及时回顾,师生共同攻克了定语从句这一语法难点,实现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许婷老师的这节课围绕第八单元进行复习,从话题“时装秀”导入,引导学生做小小设计师,在为模特设计衣服的过程中复习相关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学生参与度较高,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输出。在教学过程中,许老师也设置了相关语篇,让学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活用知识。最后通过相关知识点的补充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不断巩固知识点。
郑佳老师的这节课是七上第八单元的复习课。本堂课围绕主题fashion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两个版块。第一个版块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文本复习,以how to be a designer为讨论基础,分为learn about fashion,learn about from other shows, learn to design. 复习了colour,styles, clothes等主题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及reading 和task 两部分的语篇内容。第二个版块是对本单元的语法进行了复习,主要复习了如 both, lend, match等重要的考点知识。通过本节复习课,学生能对整个单元的语篇和重要知识点都有重点的掌握,为之后的期末复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道法:
你思考过生命吗?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生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个人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人类的命运有着怎样的联系?朱月霞老师的这节课围绕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展开,提前让学生构建基本的知识思维导图,同时设置了主观题和客观题,让学生能够做到讲练结合。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们的反映比较热烈,课堂回答积极,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升,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锦老师的这节课为九上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复习课。林老师由习近平的一段新年贺词导入,与第一单元知识点建立联系。然后,由两位学生对第一、二课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通过选择练习将各知识点建立起内在的逻辑关联。接着重点练习评析题的相关答题思路与技巧,并通过一则材料题强化练习。最后,通过一段“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强化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知识梳理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前复习,达到了良好的铺垫效果;在选择题中,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概念不明,在后续教学中仍需强化巩固;在评析题中,按照思路学生能够清晰的整合答题语言。
历史:
历史复习课除了需要对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同时需要对学生复习及答题方法进行指导。为了有效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邵贤婷老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指导学生共同理清线索,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编织成一张知识网,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俯视”各个知识版块,找出各个部分的联系,注重环环相扣,形成复习链,将复习内容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借此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梅婧娴老师的这堂课着重于学生薄弱章节的梳理。梅老师横向讲解秦汉时期的事件,着重强调朝代三要素,并纵向对比五位统治者的措施,让学生能够对比学习。课堂中梅老师借用表格、时间轴以及地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回顾秦汉时期知识点,以点带面,掌握本章节的重难点。
物理:
郑智伟老师执教的是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郑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汽车的爬坡过程、减震系统、发动机、冷却剂以及加油过程引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热机、比热容、热值等知识点,进而以实验为主线展开复习,共同回顾该章节的知识点。最后,以热效率和热机效率为抓手,帮助学生贯穿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的知识点,并综合运用第十一章机械功的知识,从而实现温故与提升的目标。
卞明明老师的这节课带领学生回顾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并思考运动与静止及运动方向判断的方法,并将思考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梳理,学生知道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概念不是一个物体孤立可以判断的,一定需要参照物;物体的静止与运动的判断不是绝对、孤立的,是可以合于一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方向判断,通过间距改变让学生逐步认识运动的本质及其方向的改变原因。
化学:
余晓鸣老师的这节课是从微观到宏观、从定性到定量的角度,设计环节进行复习。复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比如视频、动画、图片等,帮助学生提高上课的兴趣,并通过讲练结合、学生展示等方法巩固、提高已有知识。最后,余老师带领学生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
蒋晓燕老师的这节课为试卷讲评课。临近期末,蒋老师利用往年的试卷,结合班级的整体考试情况,重点分析了试卷中错误率较高的题型。蒋老师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错题错误类型,到底是思维能力不够、基本概念没掌握还是审题不清。同时利用同类型变式训练,让学生对该知识点真正掌握。最后,蒋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做题的具体要求:熟悉课本、审题仔细、时间合理、答题规范。
刘旸老师的这节课评讲了2020年七年级生物学业水平监测卷。课前,刘老师从班级整体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分数段、25道选择题的错误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针对学生的失分点,利用思维导图一边带着学生复习知识点,一边分析试卷中的每个相关题目。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收获满满。
地理:
赵盈盈老师的这节地理复习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同时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该节课以地图为中心,紧扣考试课标,疏理体系环节,打破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界限。同时加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希沃白板中的超级分类、知识配对,班级优化大师中的接龙抽选、focusky软件中无限放大矢量元素也不模糊等功能,既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课堂兴趣,也便于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音乐:
庄玄冰老师执教的音乐课课题是《念故乡》。庄老师从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旋律导入,让学生通过听辨乐器音色了解主旋律情感,然后进行学唱。最后,通过结合李叔同生平事迹分析《念故乡》歌词,带领学生感悟曲中所表达的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愿意为祖国统一献出生命的决心。
王世豪老师的音乐复习课利用学校统一配发的《初中艺术学业水平测试音乐学科指导》帮助学生进行了基础乐理内容的整理复习。其中王老师将复习重点放在了音符的时值、附点等基本乐理上。王老师用简单的语言将复杂的乐理内容梳理清楚,并在教学“附点”乐理概念时采用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方程思维),来帮助学生处理一些教高难度的音乐问题。
美术:
何仲君老师以央视“潮起中国·非遗守护蓝印花布”为主题,给学生介绍这项在中国有着一千三百年历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通过风格、主题、制作流程的介绍,学生对蓝印花布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尝试仿制蓝印花布。本节课何老师充分引导新一代少年懂国风、爱国风。
信息:
刘亚非老师创设关于北京冬奥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对往届冬奥会奖牌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引出课题《排序与筛选》。刘老师设计分层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学习为主、微课导学为辅,帮助学生掌握排序与筛选的相关概念及使用方法。本节课意在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磨炼意志、健全人格。本节课学生乐听乐学,教学效果显著。
钱吉老师的这节课以“了解班级阅读情况”为情境,通过设置由易到难的三个任务,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公式的学习过程中,能顺利通过设置“小实验--实验反思”环节,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地址引用的意义,并由此掌握用公式处理数据的方法。另外,通过Rank函数中的参数设置陷阱,学生理解了绝对引用的意义和方法。最后,学生以交流心得体会的方式总结本课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张弛有度。
课堂中,市教科院教研员们既关注教师的组织教学,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教研员们对我校教师的课堂表现都赞誉有加,给予了我校教师莫大的信心与鼓励。中肯的建议也对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引领作用。教无涯、学无止,相信此次调研听课活动必然会让我校学科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2021年,每一个你我,都在与百年大党一起感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22年,每一个二十四中天宁分校人都将永葆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阔步走在“一起向未来”的征程上!
(文/倪睿 图/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