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文化>>健康教育>>文章内容
情绪需要调节
 
发布时间:2016-06-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志华
 

情绪需要调节

        七(1)班   蒋志华2016.6

教学目标

1、了解初中生的情绪特点,掌握一定的调节情绪的作法,使学生增强控制情绪的能力;

2、通过学习了解中学生情绪的特点:不稳定、易变、易冲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适时适当地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教学过程:

提问: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作用有哪些?
  1962年,在美甲天下的桂林,一位女孩因三次高考落榜,爱情失意,准备在此寻短见,幸好她的一本日记失落在地上,被郭沫若拾获,笔记上有绝命诗一首,并有对联一幅。郭沫若看到马上叫人寻找女孩,找到女孩,郭老当面劝导,并将女孩的对联进行改动,女孩接受了,并安全返回。
  (投影):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
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里。"
  (提问):这两幅对联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作者什么情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对于不良情绪需要进行调节。
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如何调节不良情绪的,教师总结即可。(学生谈的方法多集中在前两种)
  教师总结:转移焦点,当我们苦闷、烦恼时,转移注意力到有兴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的方法),这样情绪会慢慢好转,改变环境,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玩,或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等.

教师总结:

人都是有理智的,在陷入不良情绪时,应调动自己理智的闸门,去控制不良情绪,使自己的情绪愉悦起来。
A.自我暗示:
(学生活动):
  1.
考试时很紧张,这时我会_________
  2.
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我刚要发怒,我会_________
  3.
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会_________
  
这些方法就是通过自己的理智去控制不良情绪,这种方法就是自我暗示,不是通过外界条件来调节。

B.自我激励:

通过外界的人、事物来约束、激励自己,使自己获得精神动力,从而更好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像林则徐的"制怒"条幅,时刻提醒自己。

C.心理换位:

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与他人互换角色、位置,这样有利于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可以消除一些不良情绪。我们同学之间、与家长之间、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D.升华法:

将痛苦、烦恼、忧愁等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采取的有益行为,产生积极情绪。战国时期孙膑被砍去双脚后,怒而发愤,写出《孙膑兵法》,歌德在失恋的基础上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完成《史记》,贝多芬再遭受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命运》。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初中生的情绪特点以及调节情绪的方法,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运用这些方法,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这些方法指的是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除心中不良情绪,合理发泄不等于放纵、任性、胡闹。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点随意发泄,不仅不能调控好不良情绪,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新竹路9号 联系电话:0519-8550047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