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安全我做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卫生安全重要性,培养学生卫生安全意识。
2.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在日常讲卫生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图片,书本插图。正确洗手的图示。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天天提醒”,请大家自由阅读这段文字,想想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2.教师小结:同学们,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卫生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的尺度,而且也是一个人文明礼貌的表现。卫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讲卫生、爱清洁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生体健康。清洁的环境,会令人身心愉快,学习与工作效率提高。所以,增强卫生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安全习惯,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做到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卫生安全我做主》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真实再现,警钟长鸣
1.首先,请大家了解一组数据。请大家阅读课文的“真实再现”部分,想一想,这讲述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想?
2.你还从课外搜集到了哪些卫生安全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你又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展示搜集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进一步深化对卫生安全的认识。
3.老师也搜集了一部分关于卫生安全的资料,请大家观看后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和体会。
播放课件,展示更加丰富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和体会。
三、行动在线,情景模拟
1.找一找,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着哪些不良的卫生习惯,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行动在线”吧!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后交流:
(1)龋齿病的原因和危害,以及预防它的方法。
(2)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必要性。读读小强的故事,说说自己的收获。
(3)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的重要性,你今后会怎样做。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旧称人感染猪流感。
2、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谈话、打喷嚏和附着在被污染物表面的飞沫,而空气不是主要传播途径。
3、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潜伏期时长七天。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酸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症状。
4、 中国卫生部于五月十一日上午确诊了中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截止2009年10月31日) 中国各地H1N1甲型流感疫情:[6]中国内地已确诊4.6万余例,治愈3万余例,重症90余例,死亡6人。世界各国H1N1甲型流感疫情:全球已超过25万多人感染甲型流感(这是很早的数据了,相信现在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已造成至少5000人死亡。
5、在预防方面,没有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
②不要用未洗净的手摸眼、鼻或口。
③家庭房间多通风,保持屋里空气流通,可以及时吹散病毒,降低它的浓度,减弱它的毒性,从而减少受感染的可能性。
④提醒家人在烹饪特别是洗涤生猪肉、家禽(特别是水禽时)应特别注意。特别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建议尽量减少接触机会。
⑤提醒家长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最好每天服用,预防甲流。还可以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
⑥特别注意类似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的临床表现,应留在家中,并至少与他人保持1米,立即就医,引起重视。
⑦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
⑧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纸巾用后立即丢进垃圾桶。
⑨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
⑩养成多洗鼻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提高鼻腔应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能力。
五、回顾总结、畅谈收获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感想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