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中天宁分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可以掩盖历史的足迹,但是永远泯灭不了它的存在。4月4日,我们二十四中天宁分校七、八年级师生沐着温暖的阳光,来到沙家浜,追寻革命先烈的脚步。
穿过东进桥,踏着石阶来到瞻仰广场。广场两边矗立着18姿态各异的石头,据说它们象征着18名新四军伤病员。一座以“郭建光”、“阿庆嫂”为主的雕塑给广场平添了几分庄严、肃穆与温暖。栩栩如生的雕塑表现了军民鱼水情深,令我们为之动容。进入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看着那一幅幅充满硝烟的历史图片,身为初中生的我们胸腔里徒然升起对英雄们的敬畏。
参观完革命纪念区,我们来到童话般梦幻的芦苇迷宫。水上芦苇迷宫和陆上芦苇迷宫相依相偎,清波碧澄,芦苇荡漾。芦苇还未崛起,却在一片水波中崭露头角。春风抚嫩了芦苇,也染绿了芦苇。没有成人一半高的芦苇使整个陆上芦苇迷宫显得有些单薄,但不时会有一两朵小野花闯进你的视野,又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将来的芦苇荡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观?想来必定是禽鸟啾唧,芦苇掩映了。踏着那狭窄的小路,跌跌撞撞的在迷宫里游走观赏。
重又回到白鹭桥,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水上芦苇迷宫的景致使我不禁屏住了呼吸,生怕破坏了这一份宁静、美丽、轻灵的美景:高大的芦苇丛生,碧绿幽深。风吹过,沙沙的响,像似芦苇荡里有千军万马正在厮杀。从目力所及的拐角处,徐徐驶来一叶扁舟。舟上的人儿被一声清脆的鸟鸣惊醒,欣喜的拿着照相机对着芦苇荡一阵狂拍,似乎这只是一阵云烟,随刻即逝,要用照相机留下这美丽的风光。看着那柔韧而顽强的芦苇,我不禁对新四军腾升起由衷的敬畏:他们不就像这经得起风雨吹打的芦苇一般顽强吗?
小船漾出了芦苇荡,大巴也驶离了沙家浜,和照片一样永存的还有我们对沙家浜的留恋,对那红色之旅的万般情愫!
指导老师:蔡洪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