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中梁增红老师工作室听评课活动小记
12月19日下午,梁增红老师工作室在二十四中开展以“古诗词内容的选择”为主题的听评课活动,刘云云老师和王鑫老师同题异构的《蒹葭》,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刘老师是工作室的青年教师,面对这篇经典的《蒹葭》和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她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精心的准备,从“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诗的起源”导入,读《蒹葭》,绘蒹葭,悟诗情,细探究,善联想,以交流屈原等诗人与《蒹葭》相同的生命体验收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好环境、美好故事、美好伊人、美好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描摹、探究的能力。
王老师是我们有幸邀请到的令我们大家都很敬佩的一位老师,她的课堂教学流光溢彩,令人惊艳。本节课上,她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美美地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美美地品,从“白露”、“蒹葭”入手,探究诗歌创设的背景选择在秋天,是为了凸显伊人和无名人的形象。引经据典,探究“不实写伊人”的妙处。在体悟无名人的心情时,巧用填感叹词的方式,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最后还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伊人”,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也要为了“伊人”,“溯洄从之”。
梁增红老师盛赞了两位老师的教学,并提出诗歌教学的几点建议: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诗歌,朗读本身也是诗歌教学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学目标,诗歌教学还是要触摸语言的魅力,这样才能解决诗歌内涵的博大。
两位老师的课堂读诗吟诗赏诗,充满诗情画意,尽展师生魅力和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丽。这是一次语文思想的盛宴。此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活动中那些清新的空气,那些苍茫的芦苇,那缥缈的伊人,那执着坚定的追寻的脚步,那葱茏的语文绿意,还尽在我们的回味之中……






